

觀察員(助理)報告
觀察員報告-楊佩珊 在立德計畫工作8個月,我的主要工作是處理行政事務,大部分的時間與電腦共舞,但自從接到美國交流任務後,腦袋便開始了一場思維的碰撞與衝擊,這不只是一個相當難得的經驗,看見學生的成長更是讓我充滿驚喜與感動,甚至從他們身上學習到更多。 【沒自信的星星】 在出發前,許多同學不時會向我提出他們的不安,除了覺得英語能力不足,更多是因為未知而懷疑自己,最後帶著忐忑的心出發。然而,在美國多天的觀察,這些沒自信的星星,終究掩蓋不住自己,忽明忽暗地嶄露出鋒芒,最後褪去所有包袱,在眾人面前展示自己,讓人留下深刻印象。 【真誠的影響力】 對於領導人才的想像,人們時常將「影響力」做為一重要依據,藉由這次隨團機會,我也嘗試去觀察立德老師如何影響學生,學生又是怎麼在不同的地方發揮影響力。發現立德學生在與人交流時,往往不會先設定目的,更不會奢求收穫,只是抱著最誠摯的心與人交流,這樣的真誠可以輕易打破隔閡、放下成見,更容易傳達正確的資訊給對方,最終獲得正向的回饋。 11天從早至晚與學生如影隨形參與各式活動,發現每位學生都以不同的領導風格影響著群體,就像是變形蟲一


灣區新創交流成果
李天健
國立清華大學產學營運總中心產學企劃組組長 本次出國帶領立德計畫學員參加領導人才培育營隊,並於營隊期間與灣區新創相關人士交流,包括兩位書院院友、一位Stanford 2025 Program 的參與者,以及一個新創團隊共同工作空間,以下整理交流內容與心德。 院友交流之一 翁景華是厚德12,材料系,研究所念資工,畢業後,和男友(也是資工)一起來舊金山工作,目前服務公司是第二間。去年12 級回娘家,知道她在舊金山,這次來舊金山跟景華和她男友聚會聊聊,聊天中有個訊息,分享給大家。景華男友之前在台灣的趨勢工作了三年,在目前位於舊金山的公司工作一年多。他表示這一年半工作的技術成長,相較以往在趨勢,多出許多倍,在這裡可以說時刻都在追趕新技術。我好奇的問,那麼趨勢的生存策略是什麼?他說,在趨勢工作期間,公司多以開發新功能以吸引顧客。技術能力的差異會表現在許多地方,比如說電腦安裝時間,技術內蘊強的軟體,可以節省2/3 以上的時間。我請景華男友評估他這一年多的技術成長到現在具有的技術能力,與之前趨勢工作同仁相比,大概是什麼等級,他表示大約相當於技術副理的技術


執行長的話
陳素燕
國立清華大學 學習科學與科技所 教授兼所長
清華學院 厚德書院執行長 受助 自助 助人----朱偉人
2014 暑是立德計畫在台灣清華大學發展的起點,當時朱先生和清大校友CK來訪,在厚德書院擔任行政服務的我極為幸運受邀,接著很開心委請到最感敬佩的載物書院天健老師起草計畫書,並聘得亮君作為計畫的第一位專責導師,後續加入文珊老師。
清大立德計畫(Leadership Program)歷經籌備一年,招生兩屆,在許多人的協助下,忽忽已然三年。走過兩年成長歲月的立德第一屆學員,足堪為傲地各展動人樣貌、而又相互連結扶持,從受助到卓然而立的自助,自期能成為清大校園和新竹在地、以及未來台灣社會與產業界的助人者。立德第二屆學員則在受助的道路上殷殷前行,正從自我探索走向自助的實踐階段。 聚是一盆火 散是滿天星----朱偉人
2017 暑的美國行是立德計畫的破繭迎新之旅,素燕、天健兩位老師,佩珊、靖則、昱賢三位助理、以及二十五位兩屆學員,一行三十人在八月初抵達美國加州,展開為期十一天的學習活動。參與這次跨文化交流的尚有朱


學員們的美國行心得
佳萱: 在美國行第二天,有安排了Skit Development(短劇展示)活動,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到這麼活潑的活動!因此想跟大家分享。以往針對議題性的討論,我們都習慣以書面或是電子檔呈現,因為比較能清楚的讓觀眾了解。一開始還不是很清楚要如何表現,不過經由APAPA 同學們生動的示範,我們很快的就進入狀況開始進行小組討論了。利用午餐時間,我們需要想出具有意義和特定議題的短劇。在討論過程中,因為人數太多會遇到一些困難,像是太多同學提供各種想法,不過卻沒辦法同時呈現在劇中,又或者資訊傳遞較不順利,也就是核心討論的人了解內容,但是剩下的同學卻一頭霧水。雖然在討論過程中沒辦法讓大家都參與,不過最終我們組的每一位同學都有上台表演,真的是一個很有趣的體驗呢! 再次感謝所有參與及協助這次活動的老師講者同學們,因為您們每一位的 付出,才能讓這次的美國行會議及交流活動圓滿落幕。正如同朱偉人先生一直勉勵我們的「聚是一團火,散是滿天星」,期許大家都能心存「受助,自助,助人」的精神價值持續精進,相信不久的未來大家都能發揮影響力去幫助他人 的。各位,我們有緣再見! 凱鈞: